Category Archives: Language

Language

13 Intertextuality and Canonical Criticism

Lamentations 3:25-33 in an Intertextual Network Marianne Grohmann Grohmann concisely summarised the study of intertextuality: The endless discussion about intertextuality have two poles: a broad concept of intertextuality claiming that “all texts are a ‘mosaic’ of marked and unmarked citations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Language, Old Testament, Studies, Theology | Tagged , , | Leave a comment

卡夫卡的變形記 Metamorphosis

卡夫上的變形記,引發不同聯想、或對號入座。又或是一個隱喻,一個在資本主義世界裡,一個小小的上班一族,若莫明奇妙地年失去了生產力,就沒有被利用的價值,沒有價值,不過是蟲而已。你以為自己辛勞地出力工作,可惜你的努力,並沒有換來突出的成綪,因此沒有人欣賞。如人身體般大的蟲,或許能驚嚇別人,卻不過是一個沒有甚麼特出能力和成績的人,有時候如同透明,別人跟本看不見你,無視於你的存在。這位他者,不曉得發聲,且是隱形。一個人努力作工賺錢,換取物質生活的享受,把名牌掛在身上,為公司爭取業績,為家人賺安穩,為自己爭取名聲,這就是變形記的主角。人也不過是蟲,總有不是好狀態的時候,一下子公司立即放棄他。原來,20世紀初的歐洲,人已經被視為經濟動物,整個社會都以經濟活動為先,因為人人都要為衣食住行而辛勞工作,為此而活,為此而確定自己的存在意義和價值,成為他們的一分子。原來不過是蟲,也隨時不知何固變成蟲,主角只能躲起來,在沙發底,還要用床單遮蓋,不讓家看見。變了蟲,成為家人厭棄的對象,對於只求利益的商營公司,捨棄一個不能生產的員工,還可以想像和接受。但是,自己的家人竟也唾棄自己,變形蟲不能不死。當意識到自己的存在,縱使盡力不讓他們看見自己的存在¾蟲存在黑暗之中¾但是存在仍然對家人來說是一種負累,是一種威脅。與別不同,卻不能溝通,「分別」成為了威脅,為防礙他人尋求平穩安逸的生活。這樣,就是曾經用心為這個家而努力,倒頭來變成不是他們一分子,甚至被視為不是人,no longer human。雖然,家人還在爭扎動手不動手,變成蟲的主角自己放棄了生存,放棄了存在於沒有接納自己的時空之中,蟲離世了。他的去世,他的不再存在,使整個家再次活過來。

Posted in Culture and Life, Language | Tagged , | Leave a comment

Hard boiled wonderland and the end of the world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台北:藍小說,2010。 明日世界終結時 一打開扉頁,便愛上當中的歌詞: 「為什麼太陽還繼續照耀 為什麼鳥兒還繼續歌唱 他們不知道嗎 世界已經結束」 從失去的你那天,世界已結經結束了。也許,想你成為我留在這世界唯一的動力。 讀了村上春樹三部長篇,最愛這部(其餘兩部是挪威的森林和海邊的卡夫卡)。當發現快要讀完這部作品,有一種捨不得的感覺,就如故事中的主角捨不得他們的世界,村上把每處生活的鎖事描寫得很細緻,當人知道將要離開這個世界(無論多麼的不完美的世界),每一個項目都變得很重要很有意思很有味道。村上的書中主角,為何總是那樣的孤寂,卻不完全疏離,邊讀這書,忽然之間,我也捨不得這世界,縱然,找不著人關心我的存在,也不想離開。 「就算我的人生光輝的百分之九十三都在前面一半的三十五年裡用盡了,也沒有關係。我想抱著那剩下的百分之七,一直繼續眺望這個世界的成立法。…我確實從某個時候開始把自己的人生和生活方式扭曲了似的活著,…,不過我並不想放下這扭曲的人生從此消失。… 就算我的消滅不會使誰傷心也好,不會使誰的心空白也好,或者幾乎誰也不會注意到也好,那是我自己的問題。確實我失去了太多東西了。而且我覺得除此之外應失去的東西,好像除了我自己之外幾乎什麼也沒有剩下了。不過我心中失去的東西的殘照還像殘渣一般地留下,那使我能夠繼續活到現在。 我不想從這個世界消失。一閉上眼,我就可以清楚地感覺到自己的心在動搖。那是超越哀傷和孤獨感的,從我自己的存在打根柢深處動搖起來的巨大深沉的翻騰滾動。那翻騰滾動一直持續不斷。我手肘支在長椅的靠背上,忍耐著那翻騰滾動。誰也幫不了我。誰也救不了我。就像我救不了誰一樣。 我想放聲大哭,但不能哭。…世界上有不能流淚的哀傷存在。那是對誰也無法說明的,就算能說明,誰也不會理解的那東西。那哀傷既不能改變成任何形式,只能像無風之夜的雪那樣靜靜地逐漸積在心裡裡而已。」(39章,頁523-4) 我不懂書中的隱喻,還是愛上這篇奇怪的小說。

Posted in Language | Tagged | Leave a comment

Freedom and Solitude – Umibe No Kafka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海邊的卡夫卡上》。台北:時報出版,2003年。(原著) 自由與孤寂:「因為太好吃了,我又再吃了一碗。因為好久沒吃由。我在這裡,像飄在天空的雲一樣,獨自一個人好自由。」十五歲離家出走的少年這樣想(頁47) 「這是兩節車廂的小型電車,…,我把臉貼在窗戶上,熱切地眺望著陌生土地的風景。一切在我眼裡都顯得很新鮮。到目前為止我幾乎沒看過所謂東京以外的城鎮風景。清晨往郊區的電車空蕩蕩的,相反方向的月台有肩上背著書包、穿著夏季刖服的中學生和高中生成群擁擠著。他們現在正要學校啊。我卻不一樣。我是一個孤伶伶的正往和他們完全相反的方向前進。我在和他們不同的軌道上。這時候突然有個東西跑來,把我的心緊緊揪住。突然間周圍的空氣好像變薄了似的。我做的事情是不是真的對呢?這樣一開始想起來我就變得非常心虛……」(頁49) 「我是自由的,我想。閉上眼睛,一直想著自己已經自由這件事。可是所謂自由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還不太能理解。現在我所知道的,只有我是一個人孤伶伶的而已。獨自一個人在一個陌生的土地上。就遺失了羅盤和地圖的孤獨探險家那樣。這就是自由的意思嗎?我連這個都不太懂。我不再去想這件事了。」(頁62) 書裡的甲村圖書館並不存在…… 十五歲少年竟然喜歡到圖書館終日看書,書裡介召的圖書館令人神往,為甚麼從責任中逃跑出來,莫明奇妙地放棄一切,只望有一個地方不停地讀書呢?這有何用?何用?

Posted in Language | Tagged , | Leave a comment

Real Symbol

The analogy of opposite is the relation of light to shadow, peak to abyss, fullness to void. Allegory, mother of all dogmas, is the replacement of the seal by the hallmark, of reality by shadow; it is the falsehood of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Language | Tagged , | Leave a comment

Stand by Me

此生無友,此世無家。浪蕩漂泊,瑟縮闌珊。 羨慕蘇軾,隨時找到朋友相伴 – 承天寺夜遊: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她説:「死都唔會add 佢做friend, 唔想佢知道我d嘢!」原來,找個朋友也不易!

Posted in Language | Tagged , | Leave a comment

A blind knows about sun

蘇軾 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如狀如銅槃」。叩槃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如光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為日也。而眇者不知其異,以其未嘗見而求之人也。道之難見也甚於日,而人未逮也,無以異於眇。達者告之,雖有巧譬善導,亦無以過於槃與燭也。自槃而之鐘,自燭而之籥。轉而相之,豈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見而名之,或莫之見而意之,皆求道之過也。 然則道卒不可求歟?蘇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 何謂致?孫武曰:「善戰者致人,不致於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 君子學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為致也歟? 南方多沒人,日與水居也,七歲而能涉,十歲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沒矣。夫沒者,豈苟然哉,必將有得於水之道者。日與水居,則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識水,則雖壯,見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問於沒人, 而求其所以沒,以其言試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學而務求道,皆北方之學沒者也。 昔者以聲律取士, 士雜學而不志於道。今者以經術取士,士求道而不務學。渤海吳君彥律,有志於學者也,方求舉於禮部,作《日喻》以告之。 譯文可參:http://wenda.google.com.hk/wenda/thread?tid=478f3b63828dfb65&clk=wttpcts

Posted in Language | Tagged , , , | Leave a comment